醫(yī)療新技術
灤州市人民醫(yī)院內鏡室已常規(guī)開展超聲內鏡檢查,明確消化道黏膜腫瘤的起源及性質、判斷消化道早癌的浸潤深度,該技術項目的開展標志著我院消化內鏡技術再上新臺階。
病例分享
患者女性,16歲,于2023年12月29日因腹痛門診行普通胃鏡檢查,鏡下胃底見一枚1.0×1.2cm大小息肉樣隆起,取檢病理回報為胃底腺息肉,胃底大彎側另見一1.2×1.5cm大小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與正常黏膜相延續(xù)。初步考慮為胃息肉,胃間質瘤?為了解決患者及家屬巨大的心理壓力,于2024年1月1日行超聲內鏡檢查胃底黏膜隆起病變,結果回報:胃壁五層結構完整,見一2.1×2.2cm無回聲結構,考慮胃外囊性病變,再次經增強CT證實為脾門囊性病變,定期觀察。遂經內鏡下息肉順利切除,脾門囊性病變定期觀察,術后3天患者已康復出院。
既往,患者完成胃腸鏡檢查后,醫(yī)生如果發(fā)現黏膜下腫瘤,會建議患者去上級醫(yī)院再做超聲內鏡檢查,以便確定病變性質?,F在,醫(yī)院引進超聲內鏡后,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以進行檢查,大大方便了患者,縮短檢查時間,避免了外出檢查的不便,減輕了患者再次檢查的痛苦,減少了患者的醫(yī)療花費,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相關鏈接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查體意識的提高以及常規(guī)內鏡檢查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消化道黏膜下腫瘤被發(fā)現。消化道黏膜下腫瘤(SMT)是指起源于消化道黏膜層以下層(主要包括黏膜肌層、黏膜下層、固有肌層)的隆起性病變。消化道黏膜下腫瘤(SMT)表面大都覆正常黏膜,通過普通內鏡檢查僅可以觀察病變隆起表面黏膜的色澤、形態(tài)等情況,但無法判斷病變的性質和來源,也無法與腔外壓迫性病變進行鑒別。
食管SMT中以平滑肌瘤最為常見,好發(fā)于食管中下段。胃是消化道SMT最好發(fā)部位,病理類型較為復雜,以胃腸間質瘤、平滑肌瘤和異味胰腺較為多見。在結腸中,脂肪瘤最為常見。而在直腸中,以神經內分泌腫瘤為主。為了能更好地觀察和評估消化道正常黏膜下腫瘤性病變,以期能得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良好預后的診治目標,超聲內鏡應運而生。
超聲內鏡(EUS)是將內鏡和超聲相結合的消化道檢查技術,將內鏡的探頭集合上超聲的額探頭,插入體腔后,可以觀察到管壁的層次結構和管壁外臟器的病變情況,同時可利用內鏡下的超聲進行實時掃描,可以獲得胃腸道的層次結構的組織學特征及周圍鄰近臟器的超聲圖像,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內鏡和超聲的診斷水平,兼?zhèn)淞藘如R和超聲的雙重功能。
您的健康,我們永恒的追求,
灤州市人民醫(yī)院內鏡室,將全力以赴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有需求的患者,可及時來院就診及咨詢,
地點:灤州市人民醫(yī)院二樓內鏡室
健康咨詢電話:7109242。
科普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撰稿:內鏡室 秦學茹